? ? ? ?蕭山蘿卜干色澤金黃,香氣撲鼻,凡是在河莊上了年紀的人大多都會這門手藝。
當天,小編費盡心機,好不容易才在河莊鎮三聯村82歲的董錫源家里找到了半壇蕭山蘿卜干?!疤}卜干?伢村里個個人會做。有何稀奇!”董錫源一邊把壇子搬出來,一邊說??墒抢先瞬恢?,今非昔比,時過境遷,蕭山蘿卜干的風脫水工藝已被鹽脫水工藝代替,傳統工藝瀕臨失傳,目前要在河莊鎮里找出幾壇風干蘿卜已非易事。
這項民間手工技藝的傳承人是河莊鎮閘北村82歲的倪張紀,他從父親倪德法手里得來真傳,生產加工的產品曾在1982年被評為部優產品。腌制蕭山蘿卜干勞動強度大、經濟效益差,年輕人不愿做了,而會做的人們都已經老了。昨天,河莊鎮文化站把蕭山蘿卜干的手工技藝作為本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啟動了向杭州市政府“申遺”的步驟。
據鎮政府整理的材料顯示,蕭山蘿卜干起源于1890年的河莊。勤勞的沙地人在絡麻收剝后馬上種植蘿卜,結果大量的鮮蘿卜吃不完。有人試著腌制后,放在蘆簾(一種用蘆葦稈編成的簾子)上任由日曬風吹,等蘿卜干了以后再塞進小口壇子里,壓緊用泥密封。一年后打開來吃,發現它色澤黃亮,香味濃郁,咸中帶甜,味道比鮮蘿卜更好了。就這樣,一傳十,十傳百,風干蘿卜在蕭山東片沙地里傳開來了,技術也日漸成熟,成了聞名遠近的“蕭山蘿卜干”。上世紀20年代初起,先后被銷往杭州、上海、江西、港澳、新加坡等地。歷史上,蕭山蘿卜干的年產量曾達到2萬多噸。以至于人們只要一提起“蕭山”兩個字,“蘿卜干”三個字便會從人們嘴里脫口而出。
百年后的今天,腌制蘿卜干的風干工藝逐漸被方便快捷的鹽脫水技術替代,風干蘿卜干的民間手工技藝面臨失傳。過去人們晾曬蘿卜干要用蘆葦稈或者絡麻稈編成的簾子,可以讓蘿卜干通風透氣曬太陽??扇缃窠吅拥蓝计鍪o岸,蘆葦沒有地方生長了,自然就沒有蘆簾;絡麻早就不種了,麻稈也絕跡了。腌制風干蘿卜要用的工具幾乎無處可找了。
鹽脫水的工藝固然快捷又有經濟效益,但與風干蘿卜干的口味不可同日而語。近來,河莊鎮正在把風干蘿卜干的工藝流程、使用的相關工具、原料和產品標準等等用文字和音像技術記錄保存下來,以免失傳。并且制定了投資500萬元的風脫水蘿卜干保護計劃,出臺扶持政策,建立獎勵機制。
河莊的“申遺”步驟是這樣的:計劃在今年成立蕭山蘿卜干蔬菜合作社,同時申報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;明年建立千畝蘿卜干基地,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;后年,建立蕭山蘿卜干生態農業基地,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;到2011年,建立蕭山蘿卜干觀光農業基地,向全國開放。